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400-0533-358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龙8官网游戏:农药行业专题报告:种业振兴创制农药打开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4-09-08 09:29:37新闻来源:龙8官网app下载安装 作者:龙8官网手机版下载安装


  粮食安全是我国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耕 地相对稀缺,一直以来用世界约 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约 22%的人口,2021 年我 国粮食人均占有量为 483 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 400 公斤粮食安全线,而同期美国 粮食人均占有量超 1700 公斤。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因此粮食安全对于 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23 年一号文件的第一项内容即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2004 年我国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9 年开始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近年来 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逐渐走高。2022 年我国进口粮食 14689 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 21.4%,且近三年我国粮食进口占比始终高于 20%。

  2000 年种子立法和 2011 年国务院发文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确立了我国种业的 产业地位。2000 年《种子法》实施为标志,我国种业从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进入市 场化改革阶段,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了 25 项配套规章,鼓励民营种企参与市场化竞 争,截至 2008 年国有种子企业全部实现了政企脱钩。随着品种多乱杂、基地抢购套 购、侵权行为等问题的出现,农业部将 2010 年定为种子执法年。2011 年国务 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 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种业振兴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密码”,2021 年 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 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 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 年 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 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的战略 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 自主可控。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3 年,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已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列为一项重点工作,并对种质资 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生物育种等方面做了具体部署。

  转基因推广是种业振兴的重要手段。《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国家将启动种源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有序推进产业化应用”,转基因则是生 物育种的关键技术。2021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1.95 亿公顷,涉及 29 个 种植国家,19.5 亿人口。1996 年美国率先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标志着全球转基 因种植商业化正式起步。由于社会公众及农业生产者认知不足、接受度不高,且存 在利益主体分成、行业恶行竞争等商业摩擦,直到 2000 年全球转基因商业化才进入 快速推广期(2000 年-2013 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大面积替代传统作物,种植面积 CAGR+10.65%。期间,美国三大转基作物大豆/棉花/玉米的应用率(转基因作物种 植面积/总种植面积)于 2004 年、2007 年、2009 年达到 85%以上。2014 年至今, 转基因商业化渐入稳定期,种植面积增速放缓,CAGR+1.12%。目前,对转基因作 物依存度最高的国家美国、阿根廷三大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率在95%以上,接近100%; 巴西、加拿大、印度整体对三大转基因作物的应用率稳定在 90%。

  过去我国转基因作物监管政策较为严格,当前产业化政策已经出现拐点。1986 年国 家 863 计划将生物技术领域列为高技术之首,是我国转基因作物发展的起点。随后, 出于对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的考虑,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态度相对谨慎,过去采取 严格的监管措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1996 年)与《农业转基 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 年)及其配套规章(2002 年)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 全审批、生产经营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随着“十四五”期间《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2021 年)提出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目标,转基因作物政策迎来拐点。《农业转基 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2023 年修订)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2022 年修订)在明确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基础上,在研发试验、品种审 定、生产经营、进口加工等环节明确了监管与安全评价要求,为转基因推广提供了 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同时,2022 年发布的《国家级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标准(试 行)》和《国家级转基因大豆品种审定标准(试行)》的颁布意味着转基因作物落地 核心要素之一,即品种审定,已进一步明确,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我国对进口和自主开发的转基因作物实施明确的分类管理。过去我国农村农业部每 年发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中被批准用于生产应用的作物都属 于我国自主开发产品,而进口产品仅被允许用于原料加工。《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 全管理办法》明确进口的农业转基因作物严禁改变其用途,采取全方位流向监管,用 作原料加工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农业转基因作物不得进入我国环境;2023 年公布的 《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强调强化种子生产经营监管,防止转基因种子非 法流入市场,严格进口加工监管,确保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全部用于原料加工。对 于进口转基因作物的严格监管为我国自主研发作物的商业化推广做了良好的铺垫。

  种业的基因编辑技术也是国家倡导的生物育种方向。基因编辑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作 物原有的部分基因,达到基因敲除、品种对应性状的基因插入、替换等操作。自 2019 年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政策,以促进和规范基因编辑技 术在种业领域的发展。2019 年,《生物安全法》生效,明确了对基因编辑和转基因 技术的监管要求。2020 年,《“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要开展 基因编辑技术原始创新,研发新型基因编辑工具。随着基因编辑技术规章制度的不 断发展和完善,其在种业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显现。2022 年 1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 《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对基因编辑作物育种的商业化铺平了 道路,标志着中国将开始批准基因编辑作物,对我国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与产业推动 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目前仍处于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阶段,而大部分发达中国家 已步入种业 4.0 时代,我国种业跨越式发展迫在眉睫。因此,未来基因编辑将是助 力我国打赢农业“翻身仗”的重要工具,也是国家倡导的重要方向。

  在经历了 1998 年-2013 年的快速发展期后,2014 年以来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 植推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相关研究, 1989 年我国进行了棉花、烟草、番茄等作物的转基因田间测试,但直到 1998 年之 前未开始商业化种植。1998 年转基因棉花的规模化种植标志着我国转基因作物商 业化元年的到来,后续两年品种不断增加,至 2000 年,农业部批准可进行商业化 种植的自主研制转基因植物有 5 种,分别是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的矮牵牛、延熟番 茄、抗病毒的甜椒和番茄。2006 年,我国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木瓜。2008 年国 家级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启动实施,国家大力支持我国的转 基因品种研发及产业自由化之路,我国曾一度发展为全球第四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 家。2013 年,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 420 万公顷,但 2014 年开始我国转基 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陷入停滞,截至 2014 年我国转基因作物仍限于棉花和少量番 木瓜,而玉米、小麦、稻谷作为我国主要种植作物的转基因商业化基本处于研究和 摸索阶段。此外,受到社会公众的科学认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原创不足、企业主 体尚不成熟、配套政策研究滞后等多种因素影响,2014 年以来我国转基因商业化种 植推广陷入停滞。

  大豆和玉米是未来我国转基因作物发展的绝对优势种类。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大豆 和玉米分别是种植面积第一和第二大的主转基因作物,前者种植面积占转基因作物 总种植面积比例约为 50%,后者占比约为 33%,以美国、巴西、阿根廷为首的各国 不断推进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的生产推广经验相对充分,商 业模式相对成熟,这也导致了大豆和玉米是我国转基因作物未来优先发展的品种。 大豆富含油脂和豆粕,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远不足 以满足国内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单产更高的转基因大豆。我国大都自给率很低, 严重依赖进口。玉米作为我国总产量最大的作物品种,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 1/3, 但近年来由于国内饲用消费和加工消费的增加,玉米进口量快速增长,自给率也逐 步走低。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政策出台按下加速键,预计 2024 年大豆和玉 米的商业化种植迎来突破性增长。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过程分为研究试验、申请安 全证书、通过品种审定、取得生产经营许可和制种销售五个阶段,只有取得了生产 经营许可,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才能被种植,并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2019 年,2 个 转基因玉米品种和 1 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正式获得安全证书(生产应用),结束了我国 多年来生物技术成果积累却没能商业化应用的被动局面。2021 年我国启动转基因玉 米和大豆种植的试点,2022 年 6 月,农业农村部颁布《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 审定标准(试行)》,转基因大豆/玉米商业化再次迈出一步。2023 年 2 月,全国农技 中心发布《关于申请参加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国家统一试验的通知》,决定 2023 年开设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国家统一试验。按照当前进度推断,预计 2024 年将成 为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商业化种植推广大年。

  中国化工吸收先正达,意在引进种子资源,发挥农化与种子业务协同。瑞士先正达 股份成立于 2000 年,由阿斯利康和诺华旗下的农化业务合并而成,植保和种子业务 在全球各大洲处于优势地位。自 2010 年起,全球种业和植保巨头开始面临市场规模增长缓慢的和专利逐渐到期的困境,业绩增长乏力,特别是瑞士先正达在 2014 年2016 年业绩下滑明显。中国化工集团背靠中央国资委,长期以来囿于技术短板无法 打开世界市场,有意通过资本运作丰富自身农化专利技术,强化种子研发创新能力, 以及拓展全球化销售渠道。经数次邀约谈判,中国化工于 2016 年 2 月以 490 亿美 元完成对瑞士先正达的全股权收购;后经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批准,于 2017 年 4 月正式交割。

  先正达集团整合“两化”农化资产,成为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第三大种业公司。2020 年 1 月,中国化工以及中化集团将旗下农化板块悉数转至中农科技(先正达集团前 身),其中包括安道麦与瑞士先正达,以及荃银高科、扬农化工、中化化肥三家上市 公司;随着资产划拨到位,2020 年 6 月中农科技改名为先正达集团。重整后的先正 达集团包括四大业务板块,分别是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先正达植保、总部位于美 国芝加哥的先正达种业、总部位于以色列的安道麦以及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先正达 集团中国,其中先正达集团中国旗下包含植保、种业、作物营养以及 MAP 及数字 农业四个业务单元。2021 年,整合后的先正达集团在全球植保行业排名第一、种子 行业排名第三(仅次于孟山都和杜邦)。

  先正达集团的种子业务技术积累丰富,业务遍布全球。发展至今,先正达集团依托 全球领先的种质资源库和生物技术,在 400 余条产品线 余种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产品,包括各类大田作物种子、蔬菜种子和花卉种子,处于 行业领先水平,建立了世界领先的种质和性状平台,在国际主流的生物技术品种与 性状中占据较大份额。先正达集团还拥有全球领先的基因编辑技。

上一篇:定了!石化化工产业面临这些调整:鼓励12类限制13
下一篇:川宁生物顾祥:完成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关键布局

公司新闻

现在致电 13508942138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客服QQ:270649857

(点击QQ号复制,添加好友)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